热线电话:400-180-8628
专家观点 > 内容页
时间:2019-12-03 17:55
来源:
覃剑:“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布局展望
【导读】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覃剑在会上作了题为《“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布局展望》的主题发言。
  “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论坛2019”学术会议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该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和澳门科技大学作为支持单位。会议聚焦“迈向‘十四五’的中国经济——全面小康起点上再出发”这一主题,从“十四五”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愿景与规划、“十四五”区域格局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及相关政策建议等方面展开深度的交流和探讨。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覃剑在会上作了题为《“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布局展望》的主题发言,主要观点如下:

  覃剑对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与展望。从经济总量、人口、就业、企业和城市联系等方面分别揭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布局。其中,经济总量上香港、深圳、广州很明显地处在第一梯队,佛山、东莞处在第二个梯队,余下来是第三个梯队,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空间呈现三梯队的分布特征。

  从未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可能形成井字形的战略空间布局,内湾地区是整个区域的核心,形成三极带动的辐射源,南北联动现在已经展现了这样的趋势,广州跟深圳正在进行密切的联动,未来西岸可能也会出现西岸的联动,东岸跟东岸、西岸跟西岸的联动,然后向南北延伸。

  在珠江口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联通,东岸跟西岸正在逐步地贯通,在“十四五”时期这种趋势将会更加明显,这种趋势将改变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空间布局。现在内湾地区是经济最活跃,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的地区。未来环湾地区,可能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空间发展带。外湾地区可能是以城乡融合示范带或者是内湾跟外湾地区的特别合作区域。

  未来可从四个方面推动区域更加均衡地发展。

  一是形成更加均衡的功能空间布局,推动功能平台发展,整个大湾区各有特色的功能区支撑功能更加均衡的布局。努力形成超级CBD、超级CAZ、未来科技城、未来产业城、未来数字城等空间增长极。

  二是更加均衡的交通空间网络布局。

  三是形成更加均衡的公共服务网络的布局。

  四是形成更加均衡的城乡空间网络。

  五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会更加开放。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协同的发展,一要强化响应的速度,推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二要强化平台建设,三是强化功能提升,打造特色的功能;四要强化协同联动,推动机构与机构之间、平台与平台之间、政府与政府之间的联动;五是要强化要素配置,推动区域的要素优化配;六是强化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