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400-180-8628
规划内容 > 内容页
时间:2019-07-29 12:48
来源:
省市区县“十四五”规划
【导读】
总结“十三五”的发展成就,评判发展环境,为各级政府提供“十四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服务,包括思路、定位、目标、战略、主要任务及发展路径研究。
   “十四五”时期是地方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也是地方加快经济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入研究“十四五”战略机遇期内涵与特征、“十四五”发展主题主线、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性任务,做深做实前期研究对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意义重大。

  一、“十四五”规划编制意义

  “十四五”规划是以往五年规划的延续,具有常规性,但又面临新时代、新阶段,新矛盾、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新目标、新任务等一系列新情况,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和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
   
   
  二、“十四五”规划体系构成

  国家发展规划居于规划体系最上位,是其他各级各类规划的总遵循。国家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均须依据国家发展规划编制。

  省级规划、市县级规划依据国家发展规划制定,既要加强与国家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的衔接,形成全国“一盘棋”,又要因地制宜,符合地方实际,突出地方特色。
   
   
  三、“十四五”规划编制流程
   

  四、编制要求
   

  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将更加注重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增强指导和约束功能,统筹重大战略和重大举措时空安排功能,体现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规范化,使规划更好地体现时代特色、更好地贯彻国家发展战略要求。
   

  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现代化建设”为要求,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中,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全方位规划,系统谋划,确保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启良好的开端。



  坚持问题导向,充分考虑我国区域自然禀赋、发展基础的差异性,发展阶段的不同步,以“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作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抓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利用大数据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数据信息资源,指引目标设定和规划决策;建设智能化信息平台,将各类规划纳入统一管理,强化规划衔接协调,跟踪监测规划编制和实施进程,推动规划基础信息互联互通和归集共享,提高规划编制和管理的科学性。

  五、编制要点

  “十四五”规划研究制定的编制思考要点为:

  1、经济问题与结构性矛盾。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结构性矛盾,在“十四五”时期必须进一步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这是“十四五”规划编制的主线和重点,也是促进各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2、国际环境与竞争态势。国际格局和政治力量对比加速演变,我国面临大国战略竞争的严峻考验,重塑实体经济竞争优势成为首要紧迫任务。在“十四五”时期需要聚焦国际形势,研究并提出我国发展思路。

  3、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近年来,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抓手。在“十四五”规划中,要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倒逼作用,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4、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这是“十四五”规划要持续探索和积极推动的重大话题。

  5、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将推动新一轮产业变革,科技创新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要素,与之关联的产业组织方式、载体形式也将随之转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是“十四五”规划思考的重点内容。

  6、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我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着力解决的战略性任务。 

  7、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我国老龄人口上升比例逐年增加,老龄化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速度。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在编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时,应将养老问题作为重点内容。

  8、教育、文化与健康医疗。目前中国医疗健康、教育、文化是改革最滞后的三个领域,“十四五”时期应大力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加强文化传承与保护。

  9、基础设施建设与民生问题。“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改善民生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历来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重要内容。

  10、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做好包括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